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三全育人”系列报道(556)]科技文化齐上阵,助力乡村加速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团总支赴垫江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09 作者:陈蓉 秦娟 编辑:刘况 来源: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4年7月,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组建师生乡村振兴志愿者观察团,一行25人前往垫江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专业优势,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分别依托“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外语趣味小课堂和“粉宝安全用电小课堂 ”学生特色活动品牌,为当地留守儿童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趣味教学。志愿者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他们通过游戏化教学、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外语知识、科技常识和用电技能。除了课堂教学,志愿者们还积极开展课外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依托当地产业,点亮乡村创新之光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来到垫江县沙河乡安全村黑花生种植基地、徐白村果蔬种植基地,在当地的驻村书记刘平、田勤思带领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产品宣传短视频拍摄活动,利用创意短视频,通过线上宣传展现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农业文化,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当地农产品。在短视频创作团队穿梭其间,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他们不仅拍摄了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还双语讲述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农产品的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依托非遗传承,点亮乡村文化之光

垫江大石竹编作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有竹编艺人200多人。志愿者观察团最后一站来到“大石竹编”,在第六代传人赵向阳的带领下,志愿者观察团了解大石竹编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与价值。据悉大石竹编被评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已经将竹编教学引入当地课堂中小学,持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树立国人文化自信。现场志愿者观察团在竹编艺人的带领下,体验竹编技艺,现场制作竹编“牡丹”。为了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志愿者们还结合现场参观和自身感受,创作了宣传视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来,共同守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磨炼了意志,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成功搭建了城乡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激发了村民对现代电子电力技术的兴趣,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