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重庆日报》在“学思践悟新思想 青春建功新时代”专版中刊登《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老师强起来——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课在改革创新中提质增效》长篇报道,专题报道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报道全文如下:
近年来,国家先后下发《15vip太阳成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5vip太阳成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15vip太阳成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调了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紧跟时代步伐,培育时代新人。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重科马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聚焦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强”起来,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获得良好成效,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教学形式
让课堂“活”起来
“重科青年,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践行青春之志、绽放青春之花、筑起青春之梁”。这是由学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联袂演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舞台剧《红岩之上》演出结束时,500名学生发出的铿锵誓言。
“‘红岩之上’讴歌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着我用实际行动去传承这伟大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剧中担任旗手的汽车服务工程系2021级学生黄文乔如是说。
而在剧中担任诗歌朗诵领诵的思政课教师代表关平看来,“‘红岩之上’让红岩精神通过舞台上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走进了师生的心灵。让思政课真正在学生当中入脑入心,是我们思政课老师继续努力的方向。”
这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爆款”,就是重庆科技学院近年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有力见证。
如何让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重科马院加强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主渠道作用的重要举措。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学院精心制定专题,将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学生疑点“三点结合”;创新课堂形式,将中班集中讲授、小班分散讨论、课外延伸学习“三环相扣”;创新教学方法,推广“情景式教学法”、“问题链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实现双向融通。“332”模式让思政课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教学实效性显著增强。
聚育人“大能量”,丰富思政育人载体。学院联合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和各二级学院,除精心打造“红岩之上”思政课舞台剧外,还将“国旗下的思政课”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已持续开展20余场。
以“四力”为基础,深化思政“金课”建设。学院聚焦思想的引领力、理论的说服力、课堂的感染力、学生的注意力,“四力”并举把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打造成学生真心喜欢的“金课”。截至目前,学院新增重庆市本科一流课程2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获得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课程1门(“自然辩证法概论”),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重大项目2项。
不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构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助力学院用持续创新的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
拓宽实践渠道
让学生“动”起来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欢迎大家来到重庆科技学院辅导员‘行走课堂’,我是主讲人杨倩。我在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为大家讲述《秋收起风云 工农干革命》的故事……”
今年5月,伴随着主讲人杨倩的微视频课程结束,由学校10名辅导员带来的第三辑辅导员“行走课堂”十讲课堂完成了历时6个月的展播。同时,学校还同步配套开展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做新时代好青年”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看微课、讲感想、诵金句,更以知识竞赛活动吸引全校上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次精神洗礼,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对学校专职辅导员而言,这是一次针对队伍政治理论、思想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践教育的体验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字之书”和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结合起来?重科马院通过整合实践育人资源、校内校外联动,在实践育人中带领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形成群体认同,奏响实践育人协奏曲——
学院将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把远在天边的大道理讲成学生身边的小故事,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组织专业教师、团学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构建起学生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互促进的实践育人体系;建成国家级石油与天然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冶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育人平台;校内外联动,与企业联合共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众创空间获全国科技创新孵化贡献奖、成渝双城十大特色创孵载体等荣誉;制定《劳动实践育人工作方案》,学生以班级单位参与教室、实验室室内保洁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让重科马院将思政课教学场域拓展到了学生学习、生活情景中去,真正实现了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夯实教学根基
让教师“强”起来
学院成立以来,精心安排组织了4次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两赴榆林重走党中央转战陕北路、一赴巫山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专程到红岩干部学院开展“赓续红岩精神,再立时代新功”实践研修……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组织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不仅探寻到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活水源头,当老师们把研修实践中的所思所感迅速转化为理论研究成果,更有力推动了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持续走向深入。
这是重科马院探索“三提升四走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路径的关键一步。此外,学院还开展“学经典,悟原理”读书学习活动,周末理论大讲堂学习交流活动,“读教材、找问题、提质量”专项教研活动,党史知识竞赛党员提升活动,积极支持老师们在市内外、在线上和线下开展学术交流。
与此同时,学院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狠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导师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团队注重以老带新传帮带,制定计划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坚持以读书会、集体备课会、工作论文交流会等方式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
青年教师在团队指导下快速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从教5年,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在2022年重庆市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帅建强就是其中代表。在他看来,“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在知情意行上下功夫,在学思践悟中练本领,才能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为上好思政课蓄势赋能。”
以“硬举措”提升“软实力”,让重科马院探索出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路径,为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寻求到突破口。学院现有1个重庆市级优秀教学团队。3名教师入选重庆市思政课优秀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学院成立以来,思政课教师在重庆市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17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2项,科研奖励6项。
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于无声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重科青年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绽放出闪耀光彩,也奋力谱写着马克思主义学院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科技大学而不懈努力。
文章链接地址:https://epaper.cqrb.cn/cqrb/2023-07/01/015/content_rb_318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