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贴石油、冶金行业和重庆区域需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学校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凝练科研方向 科研项目经费量质双升
学校加强科研团队打造和科研方向凝练,紧贴石油、冶金行业和重庆区域需求,围绕亟需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五年来,获批纵向项目1341项,经费1.54亿元;获得横向项目2411项,经费9.73亿元。2022年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85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78%。五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项,年均17项,直接经费3172.6万元;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基金13项,获批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实现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优化资源配置 科研平台建设提档升级
学校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五年来,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个;获批省部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创新群体)8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政府科技奖励(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行业协会学会一等奖10项。
产学研融合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高
学校加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五年来,转让专利238件,转让标的890万元,服务企业1300余家。众创空间市绩效评估为优秀,并获国家级备案。
完善工作机制 科研工作管理效能提升
学校增加科研管理部门编制,配强科研管理干部,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科研力量资源,提升科研工作质量。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不断完善科研项目、项目经费、科研平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研绩效、科研诚信等相关制度,制定或修订科研管理制度近20个。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优化立项流程,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创新内生动力,科研工作管理效能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