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充分利用学术交流中心(原重科大酒店)相对独立的位置优势、生活设施较为齐备的设施优势,将其整体转为学校健康观察区,构建了风险人员进校前的安全缓冲区,确保了校内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轮校外疫情发生后,为彻底阻断校外疫情输入链条,学校对健康观察区进行升级,进一步优化健康观察区管理工作机制,科学、安全、有序地做好防疫工作人员、外出就医返回学生、市外返校学生、学校事业发展必需的现场办公人员等进校前的健康观察工作。这个不为大多数师生所熟知的校园安全岛,为保护重科“无疫校园”这片“净土”作出了重要贡献。
组建管理专班,健全工作机制。学校成立由纪委书记贺吉胜牵头,党委组织部、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校医院等部门直接管理,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学术交流中心健康观察区工作管理专班。工作专班确立了“分批入住、分区管理、研判入校”的工作思路。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事业发展实际,在保证满足学生校外就医返校入住的前提下,市外返渝返校的学生、来自校外无风险小区且“三史”无异常的教职工,经申请后分批入住健康观察区。入住健康观察区的人员实行师生分区、就医返校人员与身体健康人员分区、重点地区来校人员与非重点地区来校人员分区。入住师生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健康观察无异常后,经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判后方可进入校园。
规范工作程序,严格闭环管理。健康观察区要确保静下来,就必须严格进行闭环管理。健康观察区内,根据用途确定若干专用通道,严格区分人员和物资进出通道、医卫服务工作人员专用通道、送餐通道、垃圾清运通道,避免入住人员和工作人员交叉感染风险。各类人员入住前,需在学术交流中心东侧门完成行李消杀、查验双码、入住前的核酸检测等;入住后,健康观察区值班医护人员每天上门核酸检测,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建立师生入住、离开健康观察区的信息台账。
温馨服务管理,保障师生健康。健康观察区既要静下来,又要暖人心。学校为此在健康观察区专设医疗组、生活服务组、保洁组、车辆保障组,设置党员先锋岗,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校医院医生彭莉、李琼,护士徐小兰,药师李静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薛善增等被选派为长驻健康观察区的管理服务人员。同时,学校还先后选派教务处处长柏伟、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力、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组织员伍静、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艳、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副部长娄琴等作为各批次进校人员的临时负责人。
健康观察区还长驻了一支由医卫服务人员、生活保障人员、车辆保障人员构成的专门工作队伍。他们会每日准时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入住师生房间外的小桌子上,定时搜集入住人员的需求信息,提供送水、送物资、维护保养设施、换洗床上用品、消杀设施设备等服务。“各位同学,明天气温骤降,请大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各位老师,明天上午9点,将按照E4—E3顺序采集核酸,届时请大家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每一天,在健康观察区入住人员的群组里,这样的温馨提醒,总能使人在眼前浮现出,那些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罩,在健康观察区走廊里行进的一个又一个“白甲战士”的身影。
本轮校外疫情发生以来,健康观察区共圆满完成5批次120余名教职工,100余名学生的健康观察任务,所有入住师生均健康、安全地进入校园,投入工作、学习、生活。